优化采购源头 供应协同保障

合肥车辆段创新物资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综合新闻
  通讯员 潘薇
  夏日的合肥车辆段物资仓库,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满载物料的配送小车鱼贯而出,精准驶向生产一线。这高效运转的背后,是该段紧扣“降本、提质、增效”目标,创新实施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通过聚焦采购源头优化,强化供应协同保障,深化精益管理挖潜,合肥车辆段物资管理效能显著提升:累计节约预算费用约280万元,集中采购率突破90%,关键物资准时送达率100%,库存周转率大幅跃升37%,为企业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集采+数字 源头降本增效
  “过去分散采购就像撒胡椒面,不仅价格谈不下来,还容易出现规格不统一的问题。集中采购是降本的‘金钥匙’,数字化则是阳光高效的保障。”该段材料科副科长王梦迪坦言。
  该段成立专项小组,历时两个月走访25家供应商,梳理近3年来的采购数据,将钢材、管道魔绳、地板胶衣等16类高频物资纳入集采目录,并建立“车间提报—科室联审—市场研判”三级联动机制,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
  以管道魔绳为例,改革前零星采购单价居高不下。材料科基于大数据测算单辆段修车需求数量,将年采购量整合为1000套大单,单价直降43%,单此一项节约4万元。集采带来的规模效应显著提升了市场议价能力,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
  同时,该段依托数字化平台,重塑招标流程,实现“招标不见面、评标无接触”,将全流程细化为方案论证、信息发布、投标接收、开标评标、结果公示5大环节,全程电子留痕、节点受控。在2025年超融合服务器招标中,系统自动筛除2份不合格标书,评委线上实时质询供应商,最终中标价较预算下浮25%,评标周期缩短50%。“阳光招标”模式不仅杜绝人为干预,更吸引新供应商参与竞争,形成良性市场环境。
  打通堵点 稳定供应链条
  “今年春季整修期间,多亏了段里提前备货和供应商的加急配送,才没耽误客车空调机组的维修。”空调检修车间主任沈魁记忆犹新。
  物资供应的及时稳定,直接关系到生产进度。面对保障压力,该段创新构建“协同供应”机制,着力打通堵点。一方面,与2家核心供应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优化生产计划与物流方案,并健全质量追溯与反馈体系(问题处理缩至24小时内)。另一方面,针对供应紧张期或特殊需求,灵活采取提前备货、高效物流等应急措施。
  今年客车段修工作中,25B型客车蓄电池更换需求突增,因客车蓄电池是危险品,配送周期长,材料科主动联合供应商优化物流方案,通过开辟专线运输,将原本需5天的配送时间压缩至48小时内,有力保障了段修进度如期推进。目前,该段关键物资准时送达率已达100%,供应链的“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为生产一线吃下“定心丸”。
  库存“瘦身” 盘活资金效能
  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如何让库存更“聪明”、资金更高效?该段打出“成本管控+库存优化”组合拳。
  严控采购源头成本(集采、议价)是基础,创新库存管理模式则是关键挖潜点。该段通过优化供应商结构,淘汰4家履约不力者,引入3家优质伙伴,并针对库容有限痛点,创造性推行“供应商代储”模式——由中标供应商对部分材料提前备货,段内按需领用。
  此举成效显著:在材料仓库,叉车高效运转,出入库井然有序。“代储模式解决了我们库容紧张的燃眉之急。”仓库管理员表示,“它实现了物资的准时供应(供应商备货),加速了我们的库存周转,更降低了仓储安全风险。”数据显示,该段库存周转率较上季度大幅跃升37%,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花小钱办大事”从理念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