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一线行】

暑夜,挥汗为接触网“舒筋健骨”

——杭州供电段绍兴接触网车间宁波北供电工区夜间检修作业探访
综合新闻
    图为作业人员测量接触网静态参数。

  记者 胡小东 文/摄
  浙江东部连续多日闷热难耐。7月3日晚,记者跟随杭州供电段绍兴接触网车间宁波北供电工区接触网工,来到萧甬铁路慈城站至宁波北站区间,体验暑夜接触网检修工作。
  当日19时许,记者从宁波站出发,一路向北20公里到达该工区,此时薄暮冥冥,工长顾杰峰正组织工区职工召开班前安全预想会。今晚他们的作业任务是:更换萧甬铁路036号接触网立柱滑轮补偿装置、调整接触网坠砣串离地距离,以及登杆检修接触网立柱及附加悬挂状态等。
  出工前设备检查、工机具绝缘试验、乘坐工程车前往作业地点、上道前工机具检查……作业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如墨的夜空中星辰闪烁,23:30,萧甬铁路“天窗”命令准时下达,线路上方杭深铁路最后一趟列车恰从“头顶”驶过。
  “各自拿好工具,现在上道作业。”顾杰峰一声令下,作业人员有序经过通道门进入铁路。沿线步行近千米来到目标立柱,记者发现两名抬着材料的作业人员安全帽下已淌出豆大的汗珠。
  高温导致接触网热胀伸长,如果不及时调整为接触网提供张力的坠砣串离地高度,遇到极端天气,坠砣串可能直接落到地上,导致接触网张力不足,下坠尺度过大,影响行车安全。
  “调整接触网坠砣串离地距离,是高温天气我们最常见的工作。”顾杰峰拿出温度计说,“现在户外温度33℃,根据规定,坠砣串底部离地距离1.2米最为合适。”
  采访中,两名作业人员已经绑好安全绳,三两步爬上立柱,短接绝缘子串防止残余电流,安全措施全部到位。
  第一个作业项目是更换接触网滑轮补偿装置,作业人员需要使用紧线工具将接触线从滑轮补偿装置上拖出,再拉起坠砣串并固定在立柱上,最后将有损伤的补偿装置取下,换上新的补偿装置。
  在把滑轮补偿装置从地面拉至柱顶环节,经过作业负责人同意,记者也上去体验了一回。把近25公斤的补偿装置拉至离地面7.5米的高度,拉到顶后要保持拉绳状态近10分钟,配合空中作业人员完成补偿装置现场组装更换。只几分钟,记者已经手酸难耐,衣服也被汗水打湿黏在了背上。
  经过近1小时持续作业,空中作业人员顺利完成任务下到地面,记者发现,他全身已基本被汗水湿透。“空中作业全身上下都要使劲,没有几年‘功夫’,一般人都会脚底打颤站不住。”顾杰峰边说,边给刚下来的两名工友各递上了一瓶水。
  空中作业的同时,地面接触网参数测量人员正沿着铁路线,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接触网静态参数。“主要是测量接触网距离轨面的距离以及接触线偏离轨道中心的距离,保持接触网与受电弓保持最佳接触状态。”测量人员介绍。
  记者看到,测量人员沿着铁路线每8米蹲下测量一次,每次蹲起时间在25秒左右。当晚,共测量了1200米距离。
  指定任务全部完成,“天窗”资源不能浪费。剩余的时间里,他们沿着铁路线开始登杆检修接触网立柱及附加悬挂物状态,这是他们为自己额外增加的工作。
  7月4日1:25,作业人员在“天窗”结束前5分钟离开线路,他们在完成当晚“天窗”任务的基础上,多检查了10根接触网立柱。
  “为接触网舒张‘筋骨’是我们的责任,多一份付出,也就多一分安全。”顾杰峰说。
    扫一扫,见视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