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组我的家】

老货场里气象新

铁路纪实
  徐晨慧
  二十三载春秋掠过钢轨,杭州物流中心杭州北营业部杭州北货场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郭玮,头上那头浓密的头发早已稀疏。当年他接手老货场时,26名职工守着日均20车的热闹光景,而今门吊锈迹斑驳,光伏板列车裹挟着时代热浪呼啸而至,18张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面孔,在日均7车的业务量里续写着铁与汗的故事。“货场再老,安全这根弦须绷得比钢缆还紧。”郭玮的笔记本扉页上,红笔圈出的“安全阀”三个字力透纸背。
  匠心:铁轨之下有温度
  人员结构调整后,郭玮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既要管业务安全,又要管党支部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他都会在货场里巡视巡查,看看年轻职工干活是否认真,有没有人在岗位上偷懒。
  他的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熄灯,有一次,我路过他办公室,看到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便好奇地问:“郭书记,您还不下班呀?”郭玮抬起头,微微一笑,说:“现在班组管理有个难题,我再研究研究,小徐你先下班吧!”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郭玮是一名“70后”,但是他跟我们这些“90后”交流起来毫无代沟。他性格温和,宽容仁慈,能和所有人和睦相处。他总是笑盈盈地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好好干、要加油,货场的兄弟姐妹们要互相扶持。他在巡视货场安全情况时,总会询问小伙子业务进展。他的言语总是那么温暖,激励着我们年轻人上进。
  又到了暑运,恰逢光伏板“赶考日”,正午45℃的雨棚下,货运员小陈正全神贯注地给装好的车辆施封,偶尔有些斑驳的光影打在他身上。他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鼻梁把眼镜也打湿了,他却顾不上去擦。
  “小陈,施封钳角度再偏5度,卡扣才能吃上力。”郭玮的影子叠在货运员汗湿的脊背上。小陈的眼镜滑到鼻尖,胳膊肘蹭着脸上的盐霜,手里施封的手却稳得像焊在掌心。突然,一瓶挂着水珠的盐汽水贴上他通红的脸颊。“光伏板‘赶考’也不能把咱弟兄烤煳了。”
  郭玮转头朝外勤办公室喊,“小汪,去7道搭把手。”话音未落,对讲机里已传来回应:“郭书记,我正往7道跑呢!”郭玮露出会心的微笑。
  凝心:野草地里种春天
  “拔草算啥团建?”当郭玮扛着镰刀出现时,“90后”们嘀咕着。可当老汤蹲在铁轨旁,捏着狗尾草根讲授“草害治理经”时,货场忽然成了露天课堂。就这样,那次的拔草行动成了货场职工之间的破冰剂,笑声像阳光洒在货场里。所有人戴着草帽、拿着镰刀,汗水与草屑共舞。老汤蹲身细抠铁路沿线的杂草,老王推车往返清运,郭玮偶尔传来“这儿有片顽固分子,快来支援”的吆喝声,笔者和一群年轻人抬头顺着郭玮的声音寻去。这边老王手把手教年轻的小冯分辨杂草与绿植:“你看,这种叶子带锯齿的必须连根拔起,否则春风吹又生。”小冯顿时悟了,戴着手套,双手使出全身气力拔出杂草,却摔了个屁股朝天。众人哄笑中,老王默默递来铁锹:“小子,草根比钢钉还韧,得用巧劲。”蝉鸣渐歇时,朱师傅推着冰镇的防暑汤。树荫下,小周正分享着下午拔草时新学的“杠杆原理”。郭玮忽然掏出手机:“都别动,这满脸草屑的‘战损妆’可以当安全警示海报!”
  众人分享着彼此的趣事,疲惫在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这一刻,货场仿佛成了温暖的家,大家的心紧紧相连。
  暖心:雨落货场煲心汤
  近期暴雨夜的值班室常备着三样东西:郭玮手写的《应急通讯录》,保温桶里的姜枣茶,以及永远通畅的24小时热线。当青工小徐在家庭变故中几近崩溃时,郭玮的台账本上悄然出现了特殊批注:“内勤岗位作业时间调整,小徐同志的轮值时间优化。”当小徐眼眶里的泪水止不住滚滚地流下来,突然,有双手拍在她的肩上,“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郭玮贴心地安慰她。小徐点点头,那一刻,小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那一刻,仿佛郭玮就是她的亲人。
  寒来暑往,老货场的灯光总比星辰多亮一盏。郭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匠心守护着货场的安全,用凝心营造出家的温暖,用暖心呵护着每一个职工。远处,光伏板列车正驶过老门吊的残影。夕阳给18个忙碌的身影镀上金边,像一组正在重新排列的道岔,将锈迹斑斑的轨道悄悄引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