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烨 王洁
连日来,杭州市气温居高不下,“杭州气温全国第一”再次登上热搜。7月9日的乔司站上行场,如同一个巨大的烤炉,铁轨、车皮上蒸腾着热浪,就连偶尔吹过的风都带着灼人的气息。
11时10分,窗外的车轮声由远及近,逐渐清晰。货运检查员汪健军看了看显示屏上的作业计划,立马起身准备开始他当天的第四趟检查任务。戴上草帽,挎上工具包,快步走向作业股道。
来到列车旁,他打开手持机确认好待检列车后,随即投入工作。每检查一节车辆,他都会仔细核对车辆车号,在确认无误后,他的目光便像扫描仪一样,由上至下、从左到右缓缓扫过,并时不时用手拽动施封锁,在检查完车门、车窗及篷布苫盖等状态无异常后,半蹲下身,查看列车制动装置的状态。不多时,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
走走停停间,他来到第20辆车位置,突然,他发现捆绑车门的铁丝有点松动,立即从工具包中取出钢丝钳,紧紧夹住铁丝,用力旋转拧紧。汗水模糊了视线,双手戴着湿透了的手套在高温下操作并不灵便。他用力旋转钢丝钳数周,直至铁丝完全紧固,反复确认牢靠后,才继续向前检查。检查完列车的一侧,来不及休息,汪建军又绕到另一侧进行检查……
这种作业过程,是暑运期间最平常的一幕。2005年,20岁的汪健军入路,在上海西站调车场开始了他的调车生涯。几年后,他调至乔司站,在四班上行场货运检查员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20年的铁路经历,每年的暑运是他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件长袖防护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
回到休息室的汪建军,大口喝着车站送来的盐汽水。他脱下湿透了的防护服,擦干身上的汗,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准备吃饭。此时,另一名货运检查员已经到了,他是车站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特意成立的突击队里的成员。这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最炎热的午后14时至15时为正班顶岗作业,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
今年暑运,汪建军觉得与以往有点不同。“车站刚为我们更新了工具包和背带。”他喝了口解暑汤补充道,“以前这两样装备背在身上负担可不轻!”暑运前夕,车站深入调研职工作业需求,经与厂商多次协商,最终定制了轻便的新款工具包和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