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载香越古今

汽笛
  陈明
  阳光斜斜刺入高铁车窗,在小桌板上铺展流动的金箔。指尖轻触荔枝,蝉翼般的果壳应声绽开,莹白果肉裹着凝露,在光晕中流转星芒,恍若封存千年的时光琥珀。刹那间,热播剧《长安的荔枝》里的画面奔涌而来——李善德怀抱蜡封双层瓮,在岭南蒸腾的暑气里丈量驿站间距。驿马踏碎晨雾,扬起的尘埃裹挟着荔枝叶的辛香,而千里之外的长安城,正踮脚凝望这捧浸透血汗的鲜意。
  为寻岭南风情,我踏上南下之旅。列车自广州南站启程,站台立柱上的荔枝浮雕被阳光镀上金边,鲜红果壳仿佛要冲破砖石跃出。车轮碾过钢轨的震颤,与千年前驿马的蹄声悄然重叠。指尖抚过冰凉的车窗,想象着李善德当年在烈日下奔波的模样,心中满是酸涩。
  昔日李善德用二十一日跋涉的长路,如今不过是高铁八九个小时的光影流转。车窗外,青山似黛,稻田漾起涟漪,五岭峰峦在隧道穿凿间化作转瞬即逝的剪影。岭南的云雾未散,长安城的晚霞已将车窗染成蜜色。这跨越千年的时空交错,使我眼眶微微发烫。
  剧中李善德在摇晃的船舱里,窥见双层瓮的夹层中注入清水延续荔枝鲜活的奥秘。此刻高铁车厢内,精密的恒温系统如静默守护者,将温度精准锚定在2到4摄氏度。那些曾令两百余匹驿马力竭的险峻驿道,如今成了车窗外呼啸而过的平整线路。若李善德能触摸这列钢铁长龙的外壳,凝视实时跳动的温控数据,他沾满墨汁的转运方案、浸透汗水的驿程图,或许都会化作释然的泪光——要是他能看到如今荔枝乘坐高铁自由穿梭于南北,该有多好。
  “前方到站西安北站”的广播响起,古城轮廓渐次清晰,时空在此刻交叠。千年前为荔枝殚精竭虑的小吏,是否羡慕此刻倚窗日行千里的旅人?长安的荔枝早已褪去权贵华服,乘着风驰电掣的高铁,落入寻常百姓家的果盘。当科技不断延伸,那些困在时光褶皱里的渴望,终于在速度与温度的交响中,谱写出崭新答案。
  暮色里秦岭若隐若现,宛如水墨长卷。这趟穿越时空的旅程,我见证的不仅是科技的巨大进步,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从驿道上的尘土飞扬,到钢轨上的风驰电掣;从一人独享的珍馐,到万民共享的甘甜,荔枝的故事,早已成为时代变迁最生动的注脚。而那缕钢轨上的荔枝香,也将继续飘散,诉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