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涵
7月4日 星期五
天气:阴转晴 气温:38℃
掐指一算,这已是我在闷热地沟和复杂电路间穿梭的第九个暑运。今年暑运,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检修库内,一到正午时分,空气稠得化不开,混合着机油、金属与汗水的独特气味,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清晨六点,灼热的气息已迫不及待地弥漫开来。走进更衣室,我迅速套上厚实的工作服,拎上那沉甸甸的工具包赶往现场。我的工具包里——扳手、钳子、万用表、手电筒等,还有那柄用旧铜线精心绕成的“钩针”,如同战士的佩剑。今日的首要任务是检修已入库的K93次列车,这是一趟长途车,必须确保它的“筋骨”强健、血脉通畅。
7:30,我钻入狭窄幽暗的检修地沟。地沟里残留着列车运行后的温热,空气仿佛沉沉地压迫着我的胸口。我仰起头,强光手电的光束利剑般刺穿昏暗,从列车底盘密如蛛网的管线上扫过——每一道焊缝、每一个紧固的螺栓、每一条裹着胶皮的电线,都是列车安然奔驰的无声誓言。汗水沿着我的安全帽边缘不断淌下,滴落在地面上,洇开一个个深色的小圆点。我举起工具,拧紧检查出有松动的螺栓,不让一丝隐患随列车奔向远方。
10:40,开始检修另外一组车体。突然,工友小陈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黄师傅,8号车厢空调有异响!”这声音对我来说就是警报声。我迅速从地沟爬出,拿上工具包奔去现场。车厢内冷气弥漫,与地沟的闷热如同两个世界。我屏息凝神,耳朵贴近空调机组仔细辨识,手指轻轻拂过振动的面板——那异响如同隐秘的虫鸣,时断时续。打开盖板检查,风机叶片边缘积攒的细微尘絮,竟成了这“交响”的源头。我将尘絮仔细清理一番,空调的呼吸声瞬间变得均匀而宁静。看到空调重新运转正常,我长舒一口气,这便是暑热中最清凉的慰藉。
经过一番休整,14:30,面对今天最后一趟列车,这次需要检查列车的电力连接器座——这如同列车的“神经中枢”。我打开手电筒,光束如探针般深入连接器内部。目光如炬,指尖轻触,在金属插针与绝缘护套的迷宫中仔细搜寻。终于,在一个极隐蔽的角落,一丝微小的金属碎屑被手电光捕捉到,仿佛一枚埋藏的暗刺。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那根自制的铜线钩针,如考古般精准地将它剔出。隐患消除的瞬间,心中悬着的巨石悄然落地。
17:30,当所有列车沐浴着夕照,缓缓驶出检修库,奔赴它下一程的旅途,我站在库门旁,目送它远去。车尾的红色信号灯,在渐深的暮色中闪烁,像一颗颗安心远行的星火。
19:00,终于踏上归途。衣服上混合着汗渍与油污,沉甸甸地贴在身上。然而,当列车驶离车站的鸣笛声远远传来,穿透夏夜的空气,我心中却涌起一股深沉的熨帖——这长鸣的笛声,仿佛一声确认安全的回响,穿越了地沟的昏暗与酷暑的炙烤,抵达我们这些检修人的耳畔。
暑运的列车载着万千归心日夜不息,而车底幽暗的地沟里,我们用汗水擦亮每一寸钢铁的神经末梢。正是我们俯身低首时,在闷热与油污中一寸寸焊牢了安全!
(作者为南京东机辆段南通车辆运用车间库电班组客车检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