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奖章

专版
  刘茜
  7月9日 星期三 天气:晴转暴雨 气温:34℃
  “小刘,过来看看这个尖轨密贴度。”工长蹲在道岔旁,手里的塞尺在轨缝间来回比划。我摘下沾满油污的手套,弯腰读数时,能清晰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道砟的热浪蒸腾着脸颊,汗水顺着草帽带子往下流,滴落在轨枕上。
  轨距尺显示密贴差1.5毫米,这个误差比头发丝还细,却足以让列车通过时产生令人心惊的“哐当”声。暑运开始后,我们工区已经整治了多组道岔。今天要对付的是个“老顽固”:辙叉心磨损严重,尖轨动作不够灵活。我握着电动扳手调整螺栓,扳手震动的嗡鸣让虎口发麻。突然“咔”的一声,一颗锈死的螺栓断了。“要换新螺栓!”我朝工具箱跑去。
  太阳毒辣地挂在天上,钢轨反射着刺眼的白光。我在辙叉旁测量护轨间距,草帽的帽檐在钢轨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左股护轨间距超限0.5毫米。”我抹了把汗,朝正在调整轨撑的师傅喊道。他冲我比了个大拇指——一年前我刚来时,连轨距尺都读不准。
  大风突起,砂石打得脸生疼。我们抢在暴雨前做最后检查。我蹲在转辙机旁,听着“咔嚓咔嚓”的转换声,眼睛死死盯着尖轨与基本轨的接合处。当两轨严丝合缝贴在一起时,对讲机里传来驻站防护员的声音:“上行来车,停止作业,注意避车!”
  列车呼啸而过的气浪卷起我的衣角。透过车窗,我看见一个小孩正把脸贴在玻璃上往外看。或许他永远不会知道,刚才那声几乎听不见的“咔嗒”轻响,是我们“绣花”般的精细调整换来的。
  回到工区,工长拍拍我的肩膀:“小刘今天表现不错。”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手指在不受控制地发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完成任务后的兴奋。
  夜深了,我坐在办公桌前整理工作日志。月光下,窗外的钢轨隐约闪着微光。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我又会扛着工具出现在那里。这条铁路是我的战场,每一趟安全通过的列车,都是给我的最好奖章。 
  (作者为南京桥工段南京北线路车间线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