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鏖战大别山

铁路纪实
推轨道检查仪检测线路

清洗接触网绝缘子

  刘振华/文 丁可可 李永辉/摄
  8月21日凌晨4时46分,经过306分钟的鏖战,作业人员撤出铁路栅栏网,合肥工务段管内沪蓉铁路下行长岭关隧道清筛施工顺利完成。一辆辆黄色工程车在山间盘旋,返回驻地。大别山里的暑夜,繁星点点,蛙声阵阵。
  沪蓉铁路合武段全长359公里,其中独山站以西区段处在大别山腹地,桥隧占比较大。为有效根治隧道道床板结病害,合肥工务段成立沪蓉铁路(合武段)道床清筛项目部,组织40余名精兵强将参与这次隧道机械清筛施工。
  “天窗修命令已下达,封锁命令号80517,可以上道。”23时30分,随着防护员喻甫波对讲机里传来的施工命令,集结在长岭关隧道通道门旁的140名作业人员立即携带作业机具有序进入铁路栅栏网,顺着隧道一侧向作业地点走去。“大家注意,今天晚上是在隧道内下行线作业,一定要听各组组长安排,不能上错道。”喻甫波向随行人群喊道。
  一列列线路清筛大机编组连成黄色长龙,在隧道内缓缓驶到作业地点,不一会儿,铁路线上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作业人员根据事先标记好的位置迅速开挖作业道槽,不同类型的大型养路机械开始紧张有序作业,组成了一首独特的“午夜交响曲”。
  “隧道清筛施工前,我们要组织人员对隧道检查并进行改造,为清筛机等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提供良好断面条件。”六安高铁线桥车间的车间主任施学政介绍。
  次日凌晨1时,隧道内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主力清筛机挥动着巨大机械臂,车底挖掘链左右转动,随着机械的“轰隆”声,轨枕下的道砟瞬间被清空。隧道像个大闷罐,里面又闷又热,作业人员的黄色工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从隧道中部向出口走去,两台超大型的鼓风机在轨道上嗡嗡作响。一氧化碳浓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健康与安全,合肥工务段在轨道车上加装了鼓风机,风扇开启后,强大的风力加速了隧道内空气的流通,使得灰尘和废气能够更快排出。
  “我们每个作业组都配备了一氧化碳检测仪和风速检测仪,同时还有便携式吸氧设备、N95口罩和防毒面具,一定要保障大家的作业安全。”防护员韩方祥说。据悉,暑运期间圆满完成了上下行共计48.937公里线路清筛、提速捣固,以及28.83公里胶垫更换任务。
  车间成立了党员、青年突击队在施工关键点进行全程盯控。“红源”党员突击队成员袁野,同时也是六安高铁检查工区工长,负责施工数据测量和方案编制任务。“清筛施工是我们车间的大事,数据这块可不能马虎,白天多干点,晚上到了现场就放心一点。”自清筛施工开始以来,袁野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
  “清筛回检完成,各项数据符合要求。”4时20分,青年职工刘志鹏在对讲机中报告。2001年出生的刘志鹏是突击队中的代表,今年已经24岁了。在隧道另一端,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雷耀正带领一个作业组进行线路精调养护。“桥梁和隧道的结合部是重点部位,得精细保养,不能出问题。”经过3年的清筛施工作业,他们总结提炼了一套金点子“七精”工作法,大大提高了设备质量。
  5时30分,天色渐亮。作业人员回到工区驻地,后勤管理员李萌早已在食堂准备好了面条、水饺等夜宵。为应对暑运作业,他白天还准备了绿豆汤、西瓜,既能解暑,又能补充体力。
  晨曦中的沪蓉铁路,如一条银色丝带缠绕在大别山腹地。长岭关隧道内,清筛后的道床平整如新,9时10分,一列动车组呼啸而过,满载旅客穿越群山。列车驾驶室里,合肥工务段线路科助理工程师顾新宇正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的铁路线,添乘检查线桥设备质量和外部环境。
  经过数个暑夜的奋战,长岭关隧道下行线机械化清筛施工全部完成。这条被“清过肺”的隧道,正用无声的坚守,展现着铁路人对责任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