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打铁花”

铁路纪实

  记者 张越/文 通讯员 张雅楠/摄
  暑运期间,列车穿梭如织,钢轨在长期承载下难免损耗。如何在不影响行车的前提下完成换轨,更换后的钢轨又如何连接成千米级的无缝线路?近日,记者跟随钢轨焊接工深入作业现场,记录下这场精度达0.1毫米的“钢轨手术”。
  作业前,班组召开班前预想会,强调安全要点:“两线间严禁摆放工具,设备必须状态良好。”随后,工作人员对焊轨车、换轨车等大型设备进行状态确认。“焊轨车负责焊接,换轨车负责新旧轨交替,任何机械故障都会影响施工进度。”焊接工班副工长高师傅解释道。经过一小时车程抵达施工区段,全员需等待天窗修命令下达,才能进入线路作业。
  随着天窗点开启,换轨作业迅速展开。首先,在旧钢轨切断后,快速换轨车随即驶入施工区段。在职工的对位辅助作业下,换轨车伸出机械臂,将旧轨移出、新轨入槽,全程仅需几名工人辅助,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了效率。随后,更换扣件、弹条恢复等作业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换轨完成后,再打磨轨端。这一步就像“抛光”,确保焊接面平整。过程中,专业工具每转动一圈都会迸出火花,而打磨后的轨面需用塞尺检测,比如,0.1毫米的误差是硬性标准,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随后,焊轨车进场,对轨、架机、点火……焊接时烈火熊熊。据悉,钢轨端头温度高达1200℃,四周的空气像煮沸一般扭曲变形,职工们围在焊机旁,密切观察焊接接头加热温度。焊接完成后,还要进行正火、打磨等作业,最后,通过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的钢轨将会继续投入铁路运输中。
  这场1.5公里作业,共完成8个焊头,耗时310分钟。深夜的闷热中,职工与高温为伴,将钢轨平直度控制在0.1毫米内,正是这样的精度,才让旅客感受到平稳和舒适。
  钢轨旁,记者看见了属于铁路人的打铁花,深夜的汗水,浸透的是钢轨焊接工的衣衫,诠释的是暑运运输安全背后的硬核担当。这一夜,铁花很美,但记者看见了比铁花更闪耀的,那就是在钢轨旁的暑运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