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
午后,大巴车停靠在江苏省镇江市五峰山附近一处无名路口,我与上铁青仝编辑部和新媒体宣传骨干成员穿上黄马甲、戴上安全帽,沿羊肠小道径直前行。天热得连一丝风都没有,知了伏在两侧绿植上,歇斯底里的呐喊此起彼伏。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室,现场感受桥隧工的工作,为随后的集团公司团委暑运选题会头脑风暴做准备。
对于五峰山长江大桥,我在电视和报纸上早有耳闻。它是连镇高铁上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技术领域曾创下7个世界第一。前两年,我在南京枢纽指挥部看到过关于连镇高铁的画册,雄伟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令我震撼,此后便与大桥建立了“神交”。打卡大桥,算是在难耐的酷暑中寻得的惊喜。
路的尽头是一堵巨大的墙,左右两边各有一条楼梯直通墙顶上的房间,远处看像个“倒八字”。站在巨墙前,我不经意回头,瞥见桥墩林立,许多个“N形”桥孔串成一条直线,壮观且美!我忍不住掏出手机连拍数张。
参观大桥的时间有限,我们没做太多逗留,排着队像小蚂蚁一样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打开门进入锚室,又是另一重惊喜:室内开着灯,空气混浊。右手面有一高墙,上半部分352根钢索锚杆像植物的根茎般紧紧插入混凝土内;左中右8条检查梯贯通上下,宽30厘米、高百米、坡角70度,在锚杆映衬下,这片“钢铁丛林”极具视觉冲击力。还没等淮安高铁基础设施段团委书记梁建永开口介绍,我便迫不及待打卡拍照。
工长吕财军向我们做了安全说明,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日常。室内密不透风,待久了就像在蒸笼里,哪怕站着什么也不做,额头上都会渗出汗珠顺着脸颊流下。4名桥隧工做好安全措施,三下五除二攀到锚杆丛中,直至消失在我们视野里。
作为非工务专业的通讯员,桥隧工的现场工作让我感到新鲜。我不能仅停留在拍照打卡,更要用五官捕捉这里的一丝一缕,随即冒出大胆的想法,厚着脸皮对梁建永说:“我能不能爬上去看看?”
经过和吕工长沟通协调,在几个小伙伴的帮助下,我像螃蟹一样被“五花大绑”系上安全带,抬腿走路都觉得变重了。楼梯很窄,攀爬之初两旁还有扶杆,不觉得吃力;间或回头,看到下面的人都聚焦在我身上,反倒越爬越兴奋。
和正常爬山一样,很快到了“钢铁丛林”入口,两旁的扶杆变成锚杆,过道变窄,攀爬开始吃力。我扣好安全带,手脚并用继续爬了一段。在检查道上停下脚步,向下瞄了一眼人群——高度越来越高,人像越来越小,望着陡坡,心里发慌。是继续向前还是就此止步?正犹豫时,抬头看不到锚室顶部,最终选择了止步。
然而,下楼梯并非易事。一开始不懂“窍门”,身子朝外正对着楼梯下,每一步都格外小心,格外煎熬。下方传来吕工长的声音:“背着楼梯下更省力。”像倒走一样,每一步都要踩稳踩准。经他指导,下楼梯省了不少力,不一会儿就到了底部。
脱下装备,在人群中长舒一口气——终于到了。虽然没能攀到北锚室顶部,但这样的初体验已足够深刻。桥隧工们在方寸间腾空守桥早已是常态,眼下我联想到了很多有趣的选题,和小伙伴交流时,浑然不觉背后衣衫已被汗浸湿。
期待以后多参加这样接地气的选题会,汲取现场鲜活素材,讲好上铁青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