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东
8月4日19时许,金港巷线路所行车室,南翔站上行场车间车站值班员徐蔺端坐在电脑前,反复比对着当日调度命令。当天,他顺利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工作。
岁月匆匆流过,往事历历在目。正当徐蔺沉浸于过往点滴之间,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行车室的沉静。
“每一次列车精准调度都离不开你在车站现场的密切配合,感谢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愿你退休生活如平稳行驶的列车,一路顺畅无阻。”集团公司调度所调度员祝徐送来的退休暖心祝愿,让徐蔺眼角泛起泪花。
“我与徐师傅并肩作战已有3年,虽素未谋面,但老同志的敬业精神让我敬佩。”祝徐说,“这是我们调度所不成文的传统,只要知道有现场值班员将要退休,我们都会打一个电话给他送去祝福。”
暖心的关怀,拉近彼此距离;密切的配合,更显同舟共济。滚滚车流南来北往,离不开调度指挥台前运筹帷幄,少不了现场行车室的积极配合。
8月8日,受外局水害影响,成都西站开往上海站的K281次列车晚点4小时9分钟到达上海站。上海站运转车间车站值班员崔敏敏接到调度员陈加庚行车调度指示后,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部门人员将原计划入库作业改站折作业。行车指挥台前、客运现场高效联动,组织折返交路K1156次列车仅用47分钟开车,较正常处理时间缩短了103分钟,追回晚点时间超3小时。
那一刻,调度室和行车室隔空连接成一个紧张的神经中枢。陈加庚在调度台前,重新调整后续数趟列车运行计划,如同在巨大的棋盘上挪动棋子,并向崔敏敏实时传递调整信息。崔敏敏根据调整后的列车运行计划,在现场组织列车开行,最大限度降低了晚点客车对运输秩序的影响。
当K1156次列车从上海站安全驶出,调度台前和车站行车室里几乎同时响起了一阵短促却释然的叹息。陈加庚拿起电话,疲惫却带着暖意:“崔哥,辛苦你们了。”崔敏敏在值班室喝了口水,笑着回应:“职责所在!”
这紧张的几十分钟,不过是漫长铁轨上无数个协同瞬间的缩影。调度员陈加庚每天平均要发出超过200条指令,每一次清晰的呼叫、每一次果断的处置,都是对千万旅客平安的郑重承诺。车站值班员崔敏敏则如铁轨上永不松懈的铆钉,负责确认列车进路、组织站内作业、应对突发状况。他们一人在“中枢大脑”俯瞰脉络,一人在“神经末梢”触摸细节,共同维系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这份“中枢”与“末梢”同舟共济的情谊,不仅体现在紧急时刻,还悄然浸润于日常点滴之中。
今年暑运前夕,徐州北站编组场道床大修施工如火如荼进行,施工占用股道导致部分车流调整至杨屯站,造成车站股道运用紧张。杨屯站车站值班员王国庆将情况向集团公司调度所调度员谢锋反映,谢锋通过优化车流径路的方式,帮助车站缓解了部分压力。
你知我的艰辛,我懂你的不易。调度室与行车室之间,不仅传递着指令与确认,更流淌着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信任的默契关怀。他们深知对方所处位置的压力与难处,正是这份惺惺相惜,让每一次指令的传递与执行,都带着超越工作关系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