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章
在集团公司职工培训中心的三日,我沉浸于课堂与考场的交替之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科技化与网络数字化教学深度融合,每天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学员收获满满。
这次参培,唤醒了我心底对知识的眷恋,那久违的墨香裹挟着沉静的力量,再度沁入心脾。年近花甲的我,与青春为伴的同窗共赴学堂,心头总萦绕着对业务考核挥之不去的忐忑。然而,当成绩单下发,那份释然与欣喜,如江南丝雨般漫溢开来,终化作眉梢眼角的笑意。
带着这份喜悦,我在晚餐后出校门散步。自学校大门右转,不远便可抵达古镇。此时,雨点如鼓点般,有节奏地敲在身上,不知不觉间,上身已被浸湿。我在河边南翔小笼包饭店旁的小吃店躲雨。夜幕悄悄降临,店内客人仍在排队点菜,老板娘热情地递来迎客茶。
雨势渐大,透过门窗,见一艘游船缓缓驶来。廊道边两位闲聊的老大哥告诉我,这便是红船,穿梭在井字形的古镇间。我问起这条河的源头,这一问便打开了两位老哥的话匣:“横沥河纵贯嘉定全境,历史上素有‘嘉定母亲河’之称。”另一位老哥更是自豪地补充:“这可是唐代开凿的人工河道呢!”他们言语间透露着自豪。
正聊得尽兴,夜幕已完全低垂,宫灯骤然齐亮,刹那间,万盏灯火璀璨耀眼,美得连雷公都收回了降雨的指令。我被这瞬间而至的美景牢牢牵住视线,放下手中的茶水,踏着鹅卵石,漫步于这座千年古镇。
南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因“白鹤南翔寺”的修建而成镇,镇名亦由此而来。唐宋时期渐趋兴盛,至明清已成为嘉定县内最繁荣的市镇之一,素有“银南翔”之美誉。
古镇至今仍留存着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街巷呈“井”字形布局,核心区域为南翔老街,全长千米,两侧青砖黛瓦的老宅与商铺错落相依,满是人间烟火气。五代时期的南翔双塔古朴庄严,集竹、石、水、亭于一体的云翔寺院香火鼎盛,还有被誉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古猗园,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我坐在明代颇具文人气息的檀园内,品着南翔小笼,饮几杯烧酒,再就着几串烧烤,恍惚间竟有了穿越时空的惬意。
步入街巷,各条胡同里,每隔数米便有一串红灯笼横跨街面,将整个古镇织成宫灯的海洋。鹅卵石铺就的街面两侧,数百家风味独特的小吃部鳞次栉比,店门口与店内都挂满了灯笼。虽已入夜,这里依旧人群熙攘,有举家出游的温馨,有俊男靓女的嬉闹。我忍不住像许多游人般,拿出手机定格这美好的瞬间。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已悄然流逝。为了明日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我便匆匆返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