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提升管理质效

——南京供电段扎实开展标准化数字化站段建设纪实
综合新闻
  通讯员 钟文秀 
  今年以来,南京供电段以“标准化+数字化”站段建设为抓手,通过流程再造、系统整合、路径拓展等手段,推动管理效能提升,让科技红利真正转化为生产动能。
  减台账 释放一线生产力
  “现在作业数据一次录入,台账自动生成,再也不用从现场返程后到办公室对着电脑‘爬格子’了。”提及台账管理的变化,一线职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破解基层台账繁杂、重复劳动多等制约工作效率的“顽疾”,该段靶向发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将663项专业类台账、146项综合类台账分门别类植入“生产管理系统”“办公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通过打通生产平台与办公平台的数据接口,构建起“现场作业一次录入,台账资料、数据统计自动完成”的闭环管理体系。
  以接触网隔离开关检修为例,工区在生产平台完成工作票开具、审批及执行后,作业人员只需依据手持终端的检修记录提示逐项操作,数据便会自动上传,同步完成检修记录、工作量统计、进度跟踪及问题库更新,彻底告别“手写台账+人工统计”的传统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从源头上为基层“松绑”。
  “信息化不仅解放了职工双手,更让管理数据实时可查、动态可控,为检查监督和考评考核提供了依据。”该段办公室副主任范成妹表示,“这一创新实践也让职工的精力更多地向现场作业质量与安全卡控聚焦。”
  拓渠道 增强培训穿透力
  “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现在开始。”8月19日,南京供电段蚌埠高铁实训基地的主播教室里,安全科工程师郭然正通过远程教学网络为黄山、芜湖两个地区属地的150余名职工进行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这一幕,正是该段破解“工学矛盾”的生动实践。受设备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影响,职工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该段主动求变,建设远程教学网络,彻底打破地域壁垒,年均节约培训成本20余万元、节约职工通勤时间近9600小时,让“在岗学习”“就近学习”成为常态。
  此外,该段还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南供学堂”品牌微课专栏,作为职工线上学习的“第二课堂”。每月初,职工教育科根据职教考评、检查反馈及职工需求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专业科室、车间联合制作教学视频,每月一期精准推送。目前,《电力故障指示器的安全与使用》《互感器变比、极性试验》等实用视频教学课程已连续推送15期,累计吸引10260人次在线学习,形成了“按需学、随时学、反复学”的良好氛围。
  “碎片时间也能补短板,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本领高强才是我们保安全的最大底气。”电机钳工眭琪桦道出了职工的心声。
   建平台 激活数据驱动力
  打开南京供电段职工教育管理动态监测与职工技能画像系统,四定学习、培训计划、师资建设、职教考评、技能短板等信息一目了然。在数字化驱动智能化管理的道路上,该段用“绣花功夫”织密管理网络。
  该段全面梳理职教管理的所有项目、内容,融入各级文件规定、工作标准及管理要求,构建了组织机构、基础管理、培训条件、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实施与管理等五大类13个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且与“安全生产系统”贯通,可实现管理全流程驱动。
  如“职工证照登记模块”中,全段职工取证情况、证书有效期均已登记在册,不仅可以实现证书有效期临近提醒、过期报警功能,还能联动生产管理系统,卡控人员作业资质,从源头上杜绝“无证上岗”。
  此外,该段将车间职教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中的6类指标150个项点转化成考评流程,考评结果一经录入就同步被监测平台“捕获”,可实时生成职教考评加扣分统计图表。
  “扣分率柱状图为我们开展季度职教工作补强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指引。”该段职工教育科工程师吴刚介绍,“今年第二季度检查发现,铜陵两个车间‘培训实施’指标扣分较多,但‘培训条件’满分,而芜湖电力车间则相反。据此,我们组织这几个车间技教员就近开展交叉互检、现场交流,在取长补短中提升管理质效。”
  目前,该段职教工作数字化管理率达95%,真正实现了“减环节、减时间、减人力、减物力”,在“提升管理水平、为基层减负”的答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