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蒸房”里匠心守护

专版
    检查机车电气间 孔令震摄

  通讯员 龚炜晨 指导老师 孔令震
  暑运期间,芦潮港货列运量逐年攀升,上海机辆段上海调小车间主动扛起重任,将值乘交路提升至日均20对。
  “公布揭示14条,相关2条,正确。”在内燃机车司机金康和副司机郭奥宇的核对声中,南翔站派班室内的运行揭示确认工作有序完成。两人登上机车驾驶室,室内闷热得像个“蒸笼”,刚推开机械间的门,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这里相当于机车“心脏”的动力舱室,温度常常超过50℃,两人工装的后背很快被汗水浸出深色印记。金康抹了把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的汗,笑着把这儿称作“免费汗蒸房”:“多好,不用花钱还能‘排毒’。”即便如此,他们仍逐字核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生怕高温带来的燥热影响了专注力。
  8月的正午,烈日始终没松过“炙烤”的劲儿,铁轨表层的热浪一波接一波翻滚,远远望去,连笔直的轨道都像在热浪里轻轻“晃荡”,仿佛要被高温揉成软线。金康手持点检锤,对DF4B-7714号机车做发车前的例行检查:敲击车轮的“铛铛”声像钟摆般规律,锤头轻触摇枕弹簧,弯腰查看闸瓦间隙,仔细检查风管接头。此时,汗珠不断从他安全帽边缘渗出,沿脸颊滚落,在工装前襟洇开深色印记,转瞬又被蒸腾的热气吞噬。
  “你看这闸瓦间隙,差一毫米都不行,咱手里的点检锤,敲的不是铁皮,是整列车的安全,是南翔到芦潮港这条线的放心。”金康一边检查,一边对身旁的郭奥宇说。
  随着车站的发车联控指令传来,金康和郭奥宇驾驶机车连挂起满载的货列,从南翔站货场缓缓驶出。烈日下,两人时刻紧盯路面、瞭望前方,不断确认前方通过信号。“啥坚守不坚守的,这就是咱的活儿。这机车,连着的是国际物流的效率,天再热也热不过咱心里的劲儿。”金康按照运行揭示和调度命令,精准操控闸把,以75公里的平均时速向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驶去。
  在上海调小车间,像金康、郭奥宇这样的司机有近百名。暑运期间,他们奋战在太仓港、何家湾、闵行货场等货运一线。他们日复一日在平凡岗位上精耕细作、严谨操控,保障车间的小运转及调车作业昼夜不息、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