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修设备 丰子恺摄 通讯员 俞霄凡 指导老师 沈滨
8月29日18时30分,尽管已经是傍晚,南翔站编组场室外温度近35℃。随着防护员对讲机传来“入网申请成功”的反馈,夕阳下一簇簇金黄的影子迅速有序地通过南翔道岔维修工区通道门,进入封闭区段开始作业。线路上,“小黄人”们按照项目和区段,自行混编,分成2至4人的小单元,进行看道改道、捣固等各项作业,一眼望去,远不止单个工区的规模。
“暑运期间,南翔站列车编组、解编作业繁忙,给到我们工务养修道岔和线路设备的天窗时间也比较紧张,今天这会儿只能给60分钟。”上海工务段南翔线路车间南翔道岔维修工区青年工长刘旗旗擦了把汗,“为了用好这宝贵的天窗时间,车间动足了脑筋,统筹‘一盘棋’,组织沿线所属工区‘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天就有机械化、动车运用所、线路维修三个工区来助阵,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现场的每一个作业小组都干得热火朝天,却又有条不紊,因为每组都至少有一名对该项业务熟稔于心的冒尖职工,不仅能带动整体作业效率,也让新手们在“干中学、学中干”,更快掌握单项作业的技巧。
随着作业铺开,两台挖机在防护员指挥下,也从路基“一跃而上”,机械臂上下运转,迅速进行道床整理,协助人工进行清筛、补砟,灵活机动,成了参战的“机械化兵团”。“看这个‘洒水车’,这是我们找厂家设计改良后的打药机。”技术员章明杰指向线下的一个大家伙,“原先16升的喷雾器喷洒除草剂只能续航60多米,夏季杂草长得快,用它除草有些吃力。升级后容量是原来的10倍,喷雾也更均匀,能喷洒近1公里,它更适合我们兵团联合作战。”为提升作业效率,配合工区联合作业,车间还申请配备了足量的电动扳手等小机具,并加强对捣固棒等常用机械工具的日常检修、上道前调试,大大提升了“机械兵团”的灵活度和战斗力。
运用大兵团作业模式后,在60分钟的维修天窗内,每个工区平均改道50只、捣固100头,机械配合整理道床60米、清筛12孔,大大提高了天窗应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