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晓雄 文/摄
“X338次二道接车”,指令刚落,黄渡站外勤助理值班员蒋祖伟便快步走向接车位立岗。“眼看、手指、口呼”“三个面向”,每一个接发列车制度要求的动作,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这样的流程,他已重复了整整38年。
黄渡站作业十分繁忙,每昼夜要办理150对客货列车的接发作业。蒋祖伟的工作远不止立岗接车:停留列车的试风作业、车辆状态检查,每一项都关乎行车安全。“试风必须走到列车尾部,测试风管风压是否符合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用几十年的行动守住了这份严谨。
蒋祖伟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坚信“勤能补拙”。规章制度他背得滚瓜烂熟,实操动作反复打磨,南翔直属站“实”的文化,早已融入他每一次按标作业里。曾有一次接车时,他敏锐发现一列货车车轴处溅出火星,当即向值班员报告,列车最终被引导至安亭站妥善处理,成功避免了一场抱闸事故。
这份认真也让他获得了更多信任:2011年1月京沪高铁黄渡站附近区段联调联试时,他被抽调参与,驻扎在附近村庄全力投入调试检测。那段时间,他既要检查道岔钩锁状态、确认机具人员是否超限,又要当好线路进出通道的“守门员”——每天最早到通道口,登记施工人员信息后才开门;作业结束后,逐一清点人数,确认进出相符才锁门。作为当地“土著”,他还主动对接施工单位,帮着协调生产生活里的大小难题。高强度的任务下,他始终坚守岗位,赢得了各方好评。在黄渡站党支部书记傅禄斌眼里,蒋祖伟还是车间的“及时雨”:不管啥时候叫他替班,他从来没二话,总能第一时间顶岗。
还有不到半年就要退休,蒋祖伟对岗位满是留恋。他记得早年接车环境的艰苦:暑期露天作业,太阳直晒下,一个夏天过去,人黑得像“刚从非洲回来”。而如今,铁路早已今非昔比——技术装备升级,工作环境也大幅改善,黄渡站外勤接发列车工作能在带空调、电风扇的接
车室里完成,这些变化让他的幸福感“直线拉满”。
“假如可以,我想一直干下去。”说这句话时,蒋祖伟的目光仍望向熟悉的股道,那里藏着他38年的坚守,也装着他对铁路最朴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