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乃秦
日前,南京电务段南通信号车间管内的大机维修施工正有序开展,车间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从作业流程推演到安全风险点排查,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全力配合大机捣固作业顺利完成。
“我和陆寒茗负责在捣固机车前方,逐段检查电缆线等是否规范。”工区工长陈刘棋站在作业队伍前,手持作业流程图强调,“所有人必须与捣固机车保持不少于5米的安全距离。夜间作业,看清脚下的道砟和电缆沟,千万别磕磕碰碰。”
室内防护员清晰的声音响起:“作业负责人陈刘棋,陈桥线路所至南通区间施工作业开始。”话音刚落,两台捣固机车便发出“轰隆隆”的启动声,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苏醒,缓缓驶入施工区段。陈刘棋紧随机车前行,借着头灯的光亮仔细检查每一段连接线、电容线,发现有被震动移位的,立刻蹲下来重新绑扎。
陆寒茗在后方半步之遥,逐一检查绑扎质量。驻站联络员的通报声、防护员的提醒声、作业人员的应答声,与机器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深夜里回荡,像是一首充满力量的“施工交响曲”。
次日凌晨3时,天边泛起微光,两台捣固机车已接近作业终点。作业人员同步进行设备恢复工作:检查箱盒密封情况,确认轨道连接线,检测有无异常报警……
每一项操作都一丝不苟,半小时后,室内防护员的声音再次传来:“施工作业结束,人员、机具材料已全部撤出作业通道门。”
这场深夜的施工圆满落幕,经测试,各项数据曲线均正常。这条被精修过的铁路,将以更稳健的姿态承载着列车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