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铁轨上的抗战记忆】

沪宁线上的抗日烽火

汽笛
  沪宁铁路修建于1905年,是一条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路。1928年至1949年因南京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而被称为“京沪铁路”。
  1939年5月1日,日本所谓的“华中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侵占沪宁线,并将其改称为“海南线”。为了阻止日寇的行动,活跃在沪宁线一带的抗日军民频繁出击,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一个个百年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的发展,也目睹了那些荡气回肠的抗日英勇事迹。
  新丰站位于沪宁铁路的镇江、丹阳之间,正北六七里处为大运河边的重镇新丰镇。新丰站虽小,但它是大运河与京沪铁路的交叉点,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日寇甚为重视新丰站,派第15师团淞野联队广江中队的一个小队40余人在这里防守。车站隔壁一所小学的楼房被日军占为兵营,楼房上下都住满了鬼子。
  1938年6月下旬,新四军第一支队根据新丰镇地下党负责人南货店王老板提供的情报,决定攻打新丰站,消灭这股敌人。营长段焕竞命令一连连长彭寿生先去查明敌情部署。彭寿生带领4个侦察员化装成商人,潜入新丰站侦察。他们发现,鬼子驻扎的学校四周只有一道土墙,没有防御设施。气焰嚣张的鬼子,大白天空着手也敢下乡抢劫,晚上开着门窗睡觉,连个哨兵都不设。
  6月30日下午,段焕竞带领部队从丹阳延陵镇出发,急行军进抵新丰站东南18里的东冈,由一连担任主攻。7月1日晚11时,彭寿生带领战士们来到新丰站,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鬼子驻地,果然没有哨兵。彭寿生翻过土墙,逼近小楼。楼下的鬼子已经熄灯,横七竖八睡得像死猪一般,而楼上门窗洞开,灯火通明,不断传来打牌作乐的声音。
  趁着敌人毫无防备,部队发起突然攻击。彭寿生一甩手投进一颗手榴弹,敌人一下子被惊醒,拿着枪就往外冲。战士们把住门,手持大刀,见一个砍一个,先冲出来的两个鬼子当即被砍倒,其余的鬼子吓得退进房内。指导员曾梅生趁势冲了进去,不想腿上挨了鬼子一刀。彭寿生大吼一声“冲”,带领战士们冲进去,一阵白刃格斗,将楼下十几个鬼子全部消灭。
  楼上的鬼子发现被袭,拼命用火力封锁上楼的楼梯,战斗一时僵持不下,时间拖下去将会非常不利。彭寿生发现楼梯口放着两桶煤油。他急中生智,命令一排用火力封锁敌人的窗口,二排找来麦秸草,浇上柴油点燃,将楼房烧了起来。有鬼子受不住了,从窗口往下跳,立即成了活靶子。有十几个日寇从倒塌的楼梯口窜出逃生,战士们立即冲上去与其展开肉搏。经过两个小时的血战,将日寇全部歼灭,并烧毁车站。此次战斗,共缴获步枪6支,和地方抗日自卫团一起破坏铁路一段、电线杆数十根。新四军阵亡士兵4人,伤6人。深夜两点多钟,战斗结束,我军迅速撤离,回到了驻地延陵镇。
  此战创下了新四军战斗的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夜间战斗,第一次攻击据点,第一次攻击铁路交通枢纽,造成沪宁铁路全线瘫痪一天,公路交通也中断月余。
  抗战时期,在南京东郊龙潭、栖霞一带,活跃着一支抗日铁道游击队。1939年10月2日,一列由南京开出的货车,行至龙潭站附近的一座桥梁时,因铁轨被炸,机车、煤水车和一列装有小麦的货车脱轨。事故导致沪宁间的客车和日方军需车被阻滞,交通中断。正是因为这次铁轨被炸,才有了新四军在龙潭、仓头之间漂亮的伏击战。仅仅过了两天,新四军第四团一部在沪宁铁路龙潭至仓头之间,伏击日军警戒部队。适时南京开来一列日军军用火车,被埋设的地雷炸毁。战斗打响20分钟,驻仓头日军护路队闻讯出来增援,新四军利用有利地形射击,史称“龙潭伏击战”。
  1941年7月8日上午8时,由上海开往南京的第一次特快列车,驶抵南京栖霞山附近时突然脱轨,原因是该段的路轨已被游击队拆毁三四丈之多。仅仅隔了两天,10日上午8时许,沪宁线“飞龙车”一列,由南京开往上海,当抵达龙潭时,游击队预先埋设的地雷在列车经过时发生爆炸,有两节车厢倾覆到铁路旁的农田中。经过紧急抢修,下午3点半才恢复通车。无独有偶,也是10号这一天,“飞龙车”在龙潭发生事故一个半小时后,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天马特快车”,在栖霞山与龙潭之间被炸。而这一天,龙潭与高资之间的铁轨,也被游击队拆毁了两处。27日早晨,由南京开往上海的第一班货车挂车三四十辆,驶至龙潭至下蜀之间碰到地雷,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四起,敌方被炸毁机车、货车多辆,损失惨重。
  由于铁路屡遭破坏,日本侵略者惊恐万分,便强迫当地村民分别沿铁路筑炮楼和碉堡,以图防范。有了这些炮楼和碉堡后,虽然毁路斗争的难度加大,但南京境内的抗日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抗战军民纷纷以更加隐秘的方式,如向江北新四军运送军火等,继续着与侵华日军的斗争。
  (摘自《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