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记名传达在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其本意是确保关键信息精准传达一线、责任落实到人,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常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只签名不传达”,将文件、通知与签名表一并张贴,职工只要签名即可,至于看没看、学没学并不在意;另一种是“凡事必签名”,不论内容是否必要、是否相关,一律要求职工签名留痕。
这两种做法,本质上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前者忽视了“传”的过程,缺乏对传达内容的提炼与解读,很容易造成“传”而不“达”;后者则混淆了“达”的边界,把手段当成目的,以签名代替落实,严重偏离减负精神。长期如此,将会消耗职工的信任,使上级的部署要求难以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防止“记名”不“记心”,必须重新审视“传达”的完整链条:“传”不仅要全面准确,更应突出关键、结合实际,对传达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帮助职工把握精髓;“达”也不仅是签名确认,更应侧重对标岗位职责,引导职工主动转化运用。只有这样,上级的政策和要求才能从纸面走进职工心里,从“留痕”转向“留绩”。
·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