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为铁路房建巡检装上“千里眼”

综合新闻
  本报讯(通讯员 钟钰)“前方步行20米,右拐,空调机房。”9月2日,在上海虹桥站,房建巡检员王磊戴上银灰色的AR眼镜,镜片里立即浮现出一条绿色导航路径。他抬眼望去,阀门、压力表瞬间被蓝色框线锁定,耳边响起提示:“正常值0.45兆帕,当前0.46。”不到30秒,一处巡检点已完成拍摄、读数、上传,比过去手写记录快了整整5分钟。
  这套由申铁信息公司自主研发的“AR智能巡检系统”,正悄悄改变着铁路房建巡检的传统节奏。过去,巡检员要拎着记录本、测温枪,在数十米高的屋面上来回穿梭,遇到暴雨大风,纸质表格常被吹得漫天飞舞;如今,一副260克的眼镜、一只语音遥控器,就把机房、天桥、雨棚统统装进“数字孪生”世界。
  “眼镜里跑的是‘三维地图’。”项目技术负责人韩谦轻点鼠标,大屏上实时弹出王磊的第一视角:红色箭头指示路径,黄色闪电标记隐患,AI算法自动比对历史数据,异常数值即刻报警。更神奇的是,后台专家可远程“附体”——王磊眼前的画面同步传回指挥中心,老专家坐在空调房里,就能用激光笔在镜片上画圈:“这里螺丝松了,再紧半扣。”
  为了把高铁“大管家”做得既聪明又皮实,研发团队给系统加了“三保险”:工业级芯片耐-20℃到60℃的温差;双电源热备让设备24×365小时不断线;自诊断模块像随车医生,一旦摄像头模糊或内存溢出,10秒内自动重启。就连眼镜腿都做了电磁屏蔽,防止高压接触网干扰信号。
  “以前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全站巡检,现在压缩到一周,漏检率从5%降到3‰。”韩谦翻开数据看板,眼镜的全生命周期也在其中:哪台设备“服役”999天、哪块电池衰减到85%,甚至哪位师傅上周刚换过眼罩垫片,都一目了然。下一步,AI模型将接入更多历史故障样本,让“透视眼”越用越“老练”。
  从纸质台账到数字孪生,从单兵作战到人机智巡,申铁信息公司与房建段用一副AR眼镜,为高铁房建设备装上了“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