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能手话营销】

“市场是跑出来的,机会是创造出来的”

铁路纪实
  王雪松/口述 徐晨 钱永喆/整理
  王雪松:上海物流中心直属营销班组一级营销员,集团公司营销能手。
  我是王雪松,先后在上海物流中心从事货运员、货运计划员、货运调度员、营销员等工作。在前辈们的指导下,经过多年学习和锻炼,我逐渐成长成熟。
  身边同事对我的评价是:能时刻保持高效学习的状态,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能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市场调研是我的一贯作风。风里来,雨里去,三天两头不回家,周围同事觉得这是个苦差事,劝我不用这么拼。每每谈及此事,我总是愈发坚持:“市场是跑出来的,机会是创造出来的。”我和班组营销人员几乎走遍了管内的大小物流园区,阶段性开展企业专项调研,挖掘适宜铁路运输的产品。
  靠着日积月累的调研基础,我在去年高质量完成8篇市场调研报告,为推动“公转铁”“水转铁”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在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公路和水路运输的价格“内卷”愈演愈烈,许多企业都在为高昂的运输成本发愁。我多年深耕物流一线,看到市场运输价格居高不下,我理解货主的焦虑,会主动联系客户,通过上门拜访、微信沟通、电话联络等方式,向客户宣传铁路运输的“一口价”优惠政策。
  我认为,光靠政策宣传还不够,还得让客户真正感受到铁路运输的优势。于是,我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从运输费用、装卸流程、运输组织等细节入手,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起初,有的客户对铁路运输持怀疑态度,于是我一车一车核对成本,一列一列计算效益。算好运输总账,降低运输成本,用真诚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甚至还揽到了许多“回头客”订单,非常开心。
  去年第一季度,顺利开发新疆豆粕项目,实现中心物流总包零的突破。第二、三季度成功参与开发宝钢乌西、昆明醋纤总包项目,顺利实现年发运量14万吨。货通天下,精诚志远。若吃闭门羹,我就愈发向上。货源不足,我肩上的责任越重。百余次走访,无问西东,实现的运输年收入,数额可观。别问我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项成绩背后,都隐藏着诸多人的坚持与认真。
  此外,我认为,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方法是铁路货运营销员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是形成工作方法的基础。我会根据上海物流中心经营目标和市场情况,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并设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例如,如何更好地开展物流总包业务,我根据这一工作目标设定,制定月度工作计划,每月至少走访4家客户(其中最少要有2家新客户)。再细化至周计划,走访前通过网上查阅、电联、同行业咨询等多渠道了解客户运营销售情况。这样,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按时完成,并提高效率。
  在物流总包的推进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太仓港的一个项目。其运输方式为“干线+两端短驳”,货源地为南通,发运站为太仓港站,收货地为昆明市。项目原运输方式为水路运输,我通过同行业得知,客户有意向转铁路运输,并立马行动起来,前往上海奥吉实业有限公司对接,了解掌握客户需求。然后,回单位及时进行运价测算、制定运输方案等,并与客户实时对接,形成初步意向后,又自己前往太仓港站,充分梳理运输各环节,优化公路运输线路,降低短驳运输成本,并与苏州市港航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多次商谈,为项目提供相对固定的洗箱区,并在装卸费方面也给予最大优惠。最终,通过我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在持续优化各环节的基础上,该项目才最终得以成功落地。
  我自己还建立了一套物流总包业务拓展的方法与标准,将营销总包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和流程指南,例如客户开发流程、客户服务流程、投诉处理流程等。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重复劳动。
  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是形成工作方法的重要环节。铁路物流行业在不断发展,我也充分认识到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最近,我还通过自费上网课的形式,学习新的营销技巧,了解最新的物流技术,掌握最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就这样,我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事营销工作,让我感到快乐且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