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重点旅客 记者 宋亚堃 通讯员 周焱 文/摄
一条铁路,串联南北。一份坚守,温暖人心。在杭州东站“之江心驿”(简称“心驿”)雷锋服务站,有一本特殊的“老友记”,记录着与重点旅客长达数年的温情陪伴,而一场跨越三年的“葡萄之约”,是这本“老友记”里最令人难忘的篇章。
“葡萄,哪位旅客的葡萄?”“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里,刚送完儿童旅客小星一家的客运员胡政,在重点服务台的角落里发现了一袋葡萄,问了一圈周围候车的旅客,无人认领。
看着挺熟悉的包装,“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服务班班长叶雯熟练地翻开“老友记”,查找起儿童旅客小星父亲的电话。在一番沟通确认后,叶雯无奈又感动地对笔者说:“原来这是小星家自己种的葡萄,一定要让我们尝尝。”
“第一次见小星时,小女孩蜷缩在轮椅里,全家人小心翼翼地围着她。”叶雯回忆,那时不到十岁的小星紧闭双眼,奶奶的手护在她头顶,父母寸步不离。每半月来杭州检查身体的旅程,是这个家庭沉重的负担。
记住每次小星来杭州检查身体的日期,提前清理无障碍通道,伸手挡住闸机感应区,上下车时千叮万嘱……除了如此细致地护好小星的出行路,“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还会给小星讲故事,陪她聊天,而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发生在无数个细节里。慢慢地,小星能在轮椅上坐直,原来沉默的小女孩,也会轻声对工作人员说:“谢谢。”近日,她已能摆脱轮椅自己独立行走。小星的中药包越来越小,个头越长越高,笑声也越来越响。
“两年了,谢谢你们在每次出行时对我们的照顾,这是我们自家种的葡萄,一定要请你们尝一尝!”电话里,小星朴实的父亲坚持要让工作人员尝尝自家种的甜蜜,“你们就像我们的家人,陪着孩子一天天变得更好。”采访中,笔者望着成串的紫葡萄,紫得饱满,甜得厚重!
翻开“之江心驿”雷锋服务站的“老友记”档案册,里面有许多需要长期帮助的特殊旅客:从来往周期,到注意细节,档案册里记录得事无巨细。
时光匆匆,有些旅客从原来需要担架出行,康复到能坐轮椅,甚至能自己行走。他们的脸从愁云密布慢慢变成了眉眼弯弯。
送走许多不再需要重点服务的“老友们”,叶雯会笑着道别:“用心做好每次服务,希望我们的付出,不仅为旅客带来便捷温馨的旅途体验,还能燃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